韩国三成职场霸凌受害者选择沉默 禁止制度被指形同虚设

韩国三成职场霸凌受害者选择沉默 禁止制度被指形同虚设

【图片来源 gettyimagesbank】

一项调查显示,在遭遇或目睹职场霸凌的受害者中,每十人中就有三人选择“不予应对”,既未提出质疑也未进行举报。多数受害者因担忧在公司内部遭受不利对待或负面评价而保持沉默。此外,近两成受害者最终选择辞职离开所在企业。尽管韩国实施禁止职场霸凌制度已逾六年,但由于业务行为中“合理范围”的判断标准仍不够明确,制度执行效果有限。专家指出,应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以提升实际效力。

韩国国会气候能源环境劳动委员会所属国民力量党议员金渭相于15日发布的《2024年禁止职场霸凌制度实态调查》结果显示,在去年接受调查的1000名劳动者中,有288人(28.8%)表示在过去一年间曾遭遇或目睹职场霸凌行为。

从性别与年龄分布来看,不论男性或女性,30多岁群体遭遇职场霸凌的比例均为最高。具体来看,16.9%的30多岁男性及24.1%的同年龄段女性表示曾在过去一年中经历职场霸凌。按职务级别划分,代理职级(21.1%)占比最高,其次依次为职员级(17.6%)、科长与次长级(17.4%),以及部长级及以上职级(9.7%)。

被指认为施害者的对象中,直属上司(不含高管)占54.5%,超过半数;其次为同事,占38.2%。从霸凌类型来看,辱骂(150人)最为常见,其次依次为排挤与诽谤(130人)、强迫行为(91人)以及歧视(76人)。在应对方式上,选择“与同事商量”的比例最高,为45.5%(131人),但选择“不予应对”的比例也达31.3%(90人)。

关于未采取应对措施的原因,受访者普遍表示担心身份或事件曝光后可能遭受不利待遇或指责,同时也忧虑加害者不会受到应有惩处。在遭遇或目睹霸凌的群体中,有17%的人选择以“辞职”作为应对方式。

韩国《劳动基准法》自2019年7月16日增设禁止职场霸凌条款以来已超过六年,然而该制度仍被批评为实际效果不彰。其中,业务行为中“合理范围”的界定模糊被视为主要问题之一。由于雇主与劳动者对于合理工作内容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积极应对职场霸凌面临现实困难。

此外,对政府相关支援制度的认知度较低亦构成一大挑战。调查显示,政府提供的支援措施包括韩国雇佣劳动教育院的职场霸凌预防与应对教育支持、地方劳动行政机构的举报处理机制,以及劳动者援助项目(EAP)咨询服务等,然而表示完全不了解这些政策的受访者比例高达30%。

关于《职场霸凌禁止法》实施后的变化,37.8%的受访者认为“未见明显改善”。金渭相强调,应完善制度渠道,使受害劳动者能够在不担心不利后果的情况下,直接向劳动委员会等机构申请救济,从而提升制度的实效性与公信力。

Author: NEWSPIC

답글 남기기

이메일 주소는 공개되지 않습니다. 필수 필드는 *로 표시됩니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