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韩国迈入“超老龄社会”,全国空置房问题日益凸显。据国民权益委员会日前数据,近三年来全国空置房数量呈急剧上升趋势,增幅高达1.7倍。
根据《关于空置房及小规模住宅整顿特别法》,空置房是指自确认无居住或使用之日起连续一年以上闲置的住宅。该法规依据住宅的老化程度、破损状况及安全隐患等标准,将空置房划分为三个等级,具备再利用价值的空置房、需采取安全措施的空置房,以及亟需拆除或进行彻底整顿的空置房。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空置房总量达13.4009万户,其中城市地区5.5914万户,地方7.8095万户。在全部空置住宅中,8.7689万户具有改造利用潜力,其余4.6320万户则需拆除。
从地域分布来看,全罗南道以2.6万户空置房位居全国首位,其后依次为全罗北道(1.83万户)、庆尚南道(1.5796万户)、庆尚北道(1.5502万户)以及釜山(1.1471万户)。釜山作为韩国第二大城市,是唯一空置房数量突破1万户的城区,其规模远超首尔的6711户。
在首尔各行政区中,城北区以878户空置房居首,龙山区(689户)、江北区(512户)、西大门区(464户)和钟路区(411户)紧随其后。相比之下,衿川区仅21户空置房为全市最少,松坡区与江南区(各48户)、中区(77户)、瑞草区(107户)等区域空置房数量也维持在较低水平。
若以每10万人口空置房比例计算,全罗南道以1118户高居榜首,全罗北道(1053户)、庆尚北道(612户)、庆尚南道(489户)和江原道(467户)分列其后,均超过釜山(351户)。值得关注的是,全南、全北、庆北等地区的空置房人口比例高达全国平均水平(262户)的2至4倍,反映出上述地区空置房问题严峻。
此外,空置房现象与人口老龄化现象密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空置房数量与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的相关系数达0.793,相关系数越接近1,代表两项指标越呈正相关。其中,全罗南道(27.2%)和庆尚北道(26%)的老年人口比例位居全国前列,这些地区在空置房总量和人口比例指标上同样位居全国前列。
与2005年相比,全国长期空置住宅数量激增102.9%,几乎翻了一番。其中光州市增幅最为显著,达245.6%,庆尚南道(163.4%)、蔚山市(130.8%)、忠清北道(127%)和大邱市(125.2%)等地区也呈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庆尚南道不仅长期空置住宅数量庞大,增长率也位居全国第二,凸显该地区空置房问题尤为严重。
从建筑年代分析,房龄超过31年的老旧空置房主要集中在庆尚北道(6.2439万户)、全罗南道(6.648万户)和庆尚南道(5.812万户)。统计数据显示,长期空置率与房屋老旧程度的相关系数高达0.97,表明两者存在极强的关联性。
韩国空置房问题已演变为与人口结构老龄化深度交织的系统性社会难题。从空间分布来看呈显著区域失衡态势,特别是在人口外流严重的偏远地区,住房老化与长期空置严重,形成难以破解的恶性循环。这一现象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可能引发社区衰败、治安隐患等一系列衍生问题。未解决这一困局,亟需构建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理体系,建立空置房动态监测数据库和风险预警机制,实施精准化的区域差别政策,并打破行政壁垒,构建跨部门的协同治理网络,将空置房活化利用,与适老化社区改造有机衔接,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