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食品企业好丽友今年迎来进军中国市场三十周年。三十年来,该公司凭借深耕本土化战略,从“外来品牌”成功转型为“扎根中国的全球企业”。
1995年,好丽友在中国设立法人,1997年于河北廊坊建成首座生产基地,正式开启中国业务。此后,公司相继在上海、广州、沈阳等地建立六大生产工厂,形成覆盖全国的生产与销售网络。目前,中国法人贡献了公司销售总额的40%,已成为好丽友全球业务的核心支柱。
好丽友认为,“最懂中国市场的人是中国人”。因此,在中国法人的4000余名员工中,绝大部分为本地员工,主要工厂厂长和销售本部长也均由中国人担任,形成了由本地人主导运营的管理体系。
在社会责任方面,好丽友同样积极履行企业公民义务。四川汶川大地震、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公司多次向灾区提供“好丽友派”等救援物资,并在农村地区援建教育设施和“希望足球场”,强化与社区的情感联结。今年,广州工厂引入储能系统(ESS),积极推进环保生产。
在产品开发上,好丽友注重贴近中国消费者的口味与文化。2006年推出的“呀!土豆”以番茄、牛排、蜂蜜黄油等多样风味赢得市场,年销售额达26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8亿元)。“浪里个浪”和“薯愿”等系列产品则以创新口味和健康概念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营销策略也充分体现本土文化特色。好丽友将“好丽友派”定位为“好朋友”的象征,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之情”诠释品牌核心理念,红色包装更贴合中国消费者的情感偏好。与敦煌博物馆合作推出的限量款产品,也让品牌形象更具文化深度。
在渠道方面,公司与全国约1700家区域经销商建立合作,通过分层分区销售体系,实现产品高效流通与本地消费数据收集。同时,针对中国政府提出的“三减三健”政策,好丽友推出“低糖派”等健康产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
目前,好丽友全球九大年销售额超1000亿韩元的品牌中,有五个诞生于中国市场。业内评价称,好丽友在中国已不再是外资企业,而是融入当地社会的全球企业。以本土化、共生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好丽友的中国成功故事仍在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