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造船领域摩擦升温 韩企短期承压长期或迎利好

中美造船领域摩擦升温 韩企短期承压长期或迎利好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并波及造船与航运领域,业内认为,短期内可能对全球航运市场造成冲击,但从中长期来看,这一局势有望为韩国造船业带来结构性利好。

据造船行业15日消息,美国自前日起正式对由中国航运企业拥有或运营的船舶征收每吨50美元的入港费用,并计划至2028年逐步提高至每吨140美元。同时,在中国船厂建造的船舶也需缴纳每吨18美元的费用,该标准同样分阶段上调至2028年的每吨33美元。

作为反制措施,中国政府同日宣布,对与美国相关的船舶征收每净吨400元人民币(约合56美元)的港口使用费。征税范围不仅涵盖美国籍及美国建造的船舶,还包括由美国个人或企业直接或间接持股25%以上(含表决权及董事会参与权)的航运公司。中国方面表示,计划在2028年前分阶段上调该费用至每净吨1120元人民币(约合158美元)。

韩国产业研究院研究委员李恩昌(音)指出,美国在全球货物进出口中占据较大比重,全球众多商船往返美国港口。如果使用中国制造船舶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上升,该市场需求或自然转向韩国造船企业。“如果中国船舶在美国市场受限,韩国船企有望成为替代选择。”

分析认为,如果中美对立进一步阵营化,韩国造船业或迎来新的接单机会。李恩昌表示:“如果市场在中美两国之间形成分化,韩国作为美国盟国,有望获得更多订单。隶属美方阵营的航运公司或难以向中国船厂下单,市场出现分流,进而为韩国造船业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不过,业内人士同时指出,韩国造船业要在短期内追赶中国的订单量并非易事。李恩昌分析称:“韩国要想缩小与中国的差距,必须扩大生产能力并获得足够的订单支撑,但这在现实中难度较大。”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以国有造船集团为主体,不断提升产能,并能长期利用低成本劳动力;而韩国在人力供给方面存在瓶颈。在中国获得政策补贴并采取低价竞争策略的背景下,韩国难以在同等条件下竞争。

“韩国要扩大产能与劳动力规模,必须以充足利润为前提,但在与中国的价格竞争中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李恩昌补充道。

 

停泊在美国费城韩华造船厂的美国国家安全多用途船“缅因号”【图片来源 韩联社】

Author: NEWSPIC

답글 남기기

이메일 주소는 공개되지 않습니다. 필수 필드는 *로 표시됩니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