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美关税谈判达成协议的前提下,韩国经济信心指数时隔1年1个月回升至最高水平。随着美国关税政策调整以及政治动荡等不确定性因素逐渐消退,消费与就业实现同步增长,内需回暖势头持续显现。
据韩国银行(央行)15日消息,本月8日新闻信心指数(NSI)为113.99,创自去年7月9日(114.76)以来的最高纪录。
受去年12·3紧急戒严事件影响,新闻信心指数曾暴跌至两年多来的最低值,但在韩国提前总统大选前一个月(即5月)起,该指数开始回升。由于韩美关税谈判期限临近,本月1日新闻信心指数跌至102.47,不过谈判达成协议后,仅时隔一周便回升10个百分点。新闻信心指数是一种基于媒体报道先行反映经济信心的指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等实体经济指标存在相关性,常用于判断经济景气。
经济信心复苏态势正带动实际内需的改善。据韩国统计厅发布的指标快报Nowcast,测算出本月1日当周信用卡使用金额同比增长6.9%,加盟店信用卡销售额同比增长7.7%。
此外,招聘市场也逐渐回暖。本月2日当周线上招聘人数同比增长31.4%。尽管今年2月线上招聘人数同比骤减86.9%,创历史最低水平,但自4月起政治不确定性缓解以及上半年招聘季的到来,招聘人数呈增长态势。
近期消费与招聘的增长对经济评估带来积极影响。韩国企划财政部于14日发布的《最近经济动向》(绿皮书)中删除了持续出现21个月“经济下行压力”的表述。财政部表示:“虽然仍面临建设投资复苏延迟、部分行业就业困难以及美国关税措施导致出口放缓等诸多挑战,但在新政府政策推动下,消费持续回暖,经济复苏前景渐趋明朗。”
企划财政部经济分析科长赵成中(音)表示:“年初消费信心严重萎缩,内需持续低迷,但随政治不确定性缓解,经济信心逐渐恢复。此外,新政府上台后,通过追加预算以及发放消费券等政策改善实际消费。删除‘下行压力’表述的原因是预测出消费增长等上行因素与出口放缓等下行因素将形成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