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院行业今年第二季度再度交出惨淡成绩单。随着观众观影习惯逐渐转向奈飞(Netflix)等在线视频服务(OTT)平台,加之投资减少导致电影制作量大幅下降,行业面临内容和观众双重压力。
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8日发布的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4月至6月)韩国国内观影人次为2168万,较2024年同期(3202万)下降32%。其中,4月观影人次仅为544万,几近是去年同期(933万)的一半。
业内分析指出,观众转向OTT渠道是主要原因。2024年影院观众总量仅1.2313亿人次,约为疫情前2019年(2.2668亿)的一半。疫情后票价上调也压制了观影需求。2024年虽有《破墓》《犯罪都市4》等千万票房大片支撑,但今年缺乏同级别爆款,只有《野党》以337万人次观众成为上半年最卖座影片。
影院财报同样反映行业艰难局面。MegaBox第二季度亏损85亿韩元(约合4394万元人民币),行业龙头希杰(CJ)旗下影院品牌CGV国内电影业务亏损173亿韩元,持续陷入赤字。乐天影院即将公布的业绩预计同样承压。
当前更大挑战在于缺乏有望引爆市场的现象级大片。大部分已完成但未上映的影片已被消化,短期内难以补充新内容。即便新片开拍,距上映仍需数年,短期或面临内容断档。
自2019年疫情以来,电影产业结构深刻变革。影院盈利能力下降导致投资萎缩,新片数量锐减,观众流失,形成恶性循环。数据显示,2019年新上映影片45部,2024年降至37部,2025年预计仅约20部,不及六年前一半。上半年观影人次累计4250万,预计全年观影人次将自2005年以来首次跌破一亿,约为疫情前三年水平的一半。
然而,第三季度或有改善迹象。7月底上映的《我的僵尸女儿》上映8天吸引观众238万人次,已达盈亏平衡,有望跻身千万票房。但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该成绩受益于政府发放的6000韩元观影优惠券,热度或属短期刺激。
业内普遍呼吁电影产业需摆脱对临时政策的依赖,重点提升内容吸引力。建议改善投资环境和制作体系,激发观众愿意花钱进影院的意愿。分析指出,CGV通过海外市场盈利补贴国内亏损、拓展新兴市场的多元化战略,值得业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