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统计厅于5日公布的《消费者物价动向》报告显示,上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116.52(2020年=100),同比上涨2.1%。自今年1月以来,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基本稳定在2%区间。尽管5月曾一度降至1.9%,但6月起连续两个月回升,保持在2%左右。
分项数据显示,加工食品价格受出厂价上调等因素推动,同比上涨4.1%。虽然涨幅较6月的4.6%有所收窄,但仍处于高位,带动整体物价涨幅提升约0.35个百分点。在水产品中,青花鱼价格涨幅尤为突出,7月上涨12.6%,较6月7.4%的涨幅扩大5.2个百分点。业内分析指出,紫菜出口需求的增长是主要推动力。
农产品价格整体虽下降0.1%,但跌幅较6月的-1.8%显著收窄。受高温暴雨等极端气候影响,水果和蔬菜价格环比均大幅上涨。水果价格虽同比下降3.8%,但跌幅较6月的-7.4%明显缩小。西瓜价格暴涨20.7%,成为推动水果价格上涨的关键因素。蔬菜方面,菠菜上涨78.4%,白菜上涨25%,生菜上涨30%,菠菜同比也实现13.6%的增长。
统计厅物价动向科长朴炳先(音)表示:“高温与暴雨导致农产品供应受限,需求激增,尤其是西瓜价格大幅攀升。由于去年蔬菜和水果价格基数较高,同比涨幅有限,但环比涨幅明显。”
此外,7月21日起发放的消费券效应已开始体现在物价中。国产牛肉价格上涨4.9%,涨幅较6月的3.3%有所扩大,餐饮业牛肉价格也上涨1.6%,较上月的1.2%增幅明显。
不过,政府认为,近期屠宰量减少是牛肉、猪肉价格上涨及餐饮价格走高的主要因素,消费券对物价的具体影响尚难准确评估。朴炳先强调:“鉴于消费券发放时间集中在6月底,预计其影响有限。”
石油类价格受国际油价走低影响,同比下降1%。继6月小幅上涨0.3%后,7月转为下降。公共服务价格上涨1.4%,涨幅较6月的1.2%有所扩大,首都圈地铁涨价为主要推动力。
剔除食品和能源的经合组织(OECD)核心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与上月持平。以日常必需品为主、贴近居民消费体验的生活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5%,涨幅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