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月1日起,韩国青瓦台在总统李在明重返此地办公的决定下暂停对外开放。尹锡悦政府上台以后,根据“龙山时代”竞选承诺全面对外开放“权力中心”青瓦台,在三年两个月(1179天)的时间里,共有852.013万人次到访参观。
2022年5月10日,象征韩国政府成立74年以来首次开放青瓦台的首批74名国民代表走进青瓦台正门。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曾经是高丽时代南京离宫、朝鲜时代景福宫后苑、日本殖民时期总督官邸,后来成为韩国总统的办公场所,神秘面纱自此揭开。
开放首日,青瓦台举办宫廷文化庆典演出、绿地园漫步、院内摄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访客达2.6万余人次。短短半个月后,青瓦台官邸和本馆内部也向公众开放。总统的卧室、客厅、会客室等,想象中的空间在现实中展现在人们面前,青瓦台本馆内部的忠武室、仁王室、木槿花室、世宗室以及总统办公室等主要空间也一览无余。
曾经的“禁地”青瓦台迎来络绎不绝的市民。开放首月累计参观数量达到77万人次,2023年5月开放一周年之际达到342万人次,去年2月突破500万人次,今年3月超过700万人次。截至今年3月,外籍游客到访累计也达到80万人次。
联合国军参战老兵、世界童军大露营活动参与青年等也前来参观,李承晚、朴正熙、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等历届总统的家属也纷纷到访。青瓦台开放初期关于如何利用这一空间存在诸多不同意见,但文化体育观光部最终决定把此处打造成融合文化和艺术、自然、历史的综合文化空间,并在各馆举办演出与展览活动。
2023年6月,以历任总统相关物品为主题的企划展览《我们总统的故事》广受关注。展览中,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三位前总统的儿子分别担任讲解,与访客分享他们与父亲在青瓦台的回忆。此外,青瓦台还举办记录首脑外交的特别展览、残疾人文化艺术节,以及古典音乐、国乐和K-POP等多种文化活动。
当然,期间也难免出现一些争议。开放三个月后的2022年8月,一段宣传视频中出现特定家具品牌的沙发,引发“青瓦台商业化”争议。文化体育观光部随后立即加强拍摄规定,但关于如何维护历史空间价值的讨论还在继续。
随着青瓦台区域内发现高丽和朝鲜时代的文物碎片,有专家提出应该进行文化遗产精密调查。部分意见指出,总统府依旧使用迎宾馆、常春斋等空间举办活动,导致开放的实际意义减弱。直到2023年12月,专门负责管理运营青瓦台的机构“青瓦台财团”才最终成立。
在去年12·3紧急戒严事件之前,青瓦台的访客数量一直保持在稳定水平。今年6月李在明就任总统前后,访客迅速从月均十万人次水平激增至4月的26.1万余人次和5月的42.7万余人次。6月,李在明政府正式宣布总统府重新回归青瓦台后,访客数量一度达到50.98万余人次,不少市民赶在总统府搬迁前搭乘参观“末班车”。
在青瓦台对外开放最后一天的7月31日,一位来自全罗光州的访客表示:“我带两个孩子一起来的,想到这是参观青瓦台最后的机会,就感觉即使天气炎热也要来。”韩国政府计划在今年内完成总统府搬迁所需的安全检查和设施整修。对于是否会重新开放部分区域供公众参观,政府尚在讨论之中。